□ 北京 蘇培科
  核心
  提示
  IPO大幕8日重啟,險資投資創業板7日放開,這顯然不是巧合。市場主流的分析均認為,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申購新股而來,二級市場估計會審慎介入。但既然政策放開了,誰也保證不了保險資金不會像基金那樣進入並爆炒創業板。
  藉著保監會的東風,創業板指數昨日大漲3.9%,再次衝上1400點大關。
  中國保監會7日下發的《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被稱為保監會新年的“一號文件”,為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打開了“閘門”。隨後可能是出於平衡的考慮,保監會又於昨日透露,近期將啟動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的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部分持有歷史存量保單的保險公司申請試點。不過市場對這兩個信息所作出的反應顯著不同———創業板出現暴漲,主板依然趴窩不動。
  IPO大幕8日重啟,險資投資創業板7日放開,這顯然不是巧合。市場主流的分析均認為,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申購新股而來,二級市場估計會審慎介入。但既然政策放開了,誰也保證不了保險資金不會像基金那樣進入並爆炒創業板。必須註意的是,創業板公司的盤子和市值規模是有限的,進去容易掉頭難,保險資金進去會不會成為創業板的抬轎者仍是未知數,尤其在目前創業板指數處於歷史高位之際,允許保險資金進入創業板風險可能遠遠大於收益,我想各家險資管理機構應該清楚這一點。為了投保人的安全和有效對沖保障背後的風險,險資投資應該把安全性擺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利潤最大化的盈利性。
  在目前中國金融分業監管的框架下,保監會大張旗鼓地為險資投資開閘,對A股市場固然是件好事,但對保險機構而言需值得警惕。如果整個保險行業激進運行,雖然攤子鋪大了,但保險公司卻有可能越來越不保險了。保險本來就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風險轉移的一種機制,其作用在於分散風險、分攤損失,可以用於投資的無非是順周期下的沉澱資金,如果順周期不再,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要求理賠的數量增加,沉澱和可用於投資的資金自然會減少,這也就要求險資投資時不能太激進。如果保險公司冒險經營,一旦破產會對整個金融體系和信用體系帶來巨大的災難,遠比銀行破產帶來的社會風險更大,因此如果保險公司過度介入了風險領域,這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雖然保監會對險資購買創業板股票的範圍做了限制,如上市公司已披露正接受監管部門調查或最近一年度內受到監管部門處罰的、最近一年度內被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存在被人為操縱嫌疑等,但整體還是比較寬泛,尤其“存在被人為操縱嫌疑”這一條很難界定。
  擴展險資投資的範圍雖然有助於多元化投資和“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來分散投資風險,但不確定性的風險也會進一步擴大。在投資領域內,激進投資往往與風險收益相對稱,如果險資一改往日的謹慎,開始全方位出擊,結果也將出現不確定性。尤其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老齡化即將來臨情況下,保險業恰恰應該放慢激進的投資腳步,應該註重發展保障主業。  (原標題: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不能太激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40lapa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